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25
作者
陈伟建 [1 ]
杨运俊 [1 ]
王勇 [2 ]
钟鸣 [2 ]
谭显西 [2 ]
诸葛启钏 [2 ]
机构
[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破裂出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1 [头颅及神经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间,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28例患者,在CT平扫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使用GE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11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3D-CTA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和DSA共同证实发现112例患者有13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1·1~28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111例125个动脉瘤,其中多发12例26个动脉瘤(10例各2个动脉瘤,2例各3个动脉瘤)。在DSA检查的117例中,动脉瘤患者107例(5例未行DSA,3D-CTA后直接手术),DSA发现其中104例122个动脉瘤,显示多发动脉瘤15例(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112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可以完全替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
引用
收藏
页码:996 / 10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J].
李祥 ;
于如同 ;
潘昕 ;
郭克勤 ;
李江山 ;
徐凯 ;
祖茂衡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0) :688-690+724
[2]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J].
马廉亭 ;
余泽 ;
杨铭 ;
王启宏 ;
张新元 ;
李俊 ;
潘力 ;
张小征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 (02) :42-45
[3]   脑破裂动脉瘤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的栓塞治疗 [J].
钟鸣 ;
谭显西 ;
李则群 ;
范良好 ;
章运军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03) :178-179
[4]   应用容积重建成像三维CT血管造影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 [J].
方兵 ;
蒋定尧 ;
晁明 ;
张德钧 ;
李铁林 .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21) :31-34
[5]   三维CT血管造影在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急性破裂脑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 [J].
胡锦清 ;
林东 ;
凌华威 ;
沈建康 ;
赵卫国 ;
成侃 .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09) :53-55
[6]   颅内动脉瘤1041例显微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J].
赵继宗 ;
李京生 ;
王硕 ;
隋大立 ;
孟国路 ;
刘巍 ;
孙建军 .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01)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