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建伟
机构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问题;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账户;
D O 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1.05.003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盈余;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生态足迹迅速扩大,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赤字。比较近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全球生态足迹标杆的数据可知:自1962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尚属于地方—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1980年后中国成为地方非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海口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J].
李鹏山 ;
邵小慧 ;
李香 ;
钟小东 ;
靳蓉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3 (04) :433-436
[2]   辽宁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 [J].
范秋梅 ;
孙铁珩 .
生态经济, 2010, (08) :152-154
[3]  
中国2001—2007年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算与分析[J]. 周巧,向书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 (03)
[4]   中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 [J].
郭军华 .
统计与决策, 2010, (10) :100-103
[5]   近3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J].
陈冬冬 ;
高旺盛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8) :1738-1747
[6]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效率估计 [J].
邹艳芬 .
中国矿业, 2009, (08) :57-59+64
[7]   中国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修正 [J].
李中才 ;
王广成 ;
关晓吉 .
资源科学, 2008, (02) :261-266
[8]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9]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10]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生态经济, 2000, (10)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