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成因及储集特征

被引:6
作者
胡振华
机构
[1]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关键词
火成岩体; 串珠状分布; 多期叠加; 裂隙式喷发; 成因机制; 储集性能; 辽河坳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4.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进一步拓展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勘探空间,充分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和地震及测井等方法,深入开展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的成因及储集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体发育,沿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多期叠加;岩石类型主要有熔岩、脉岩和火山碎屑岩3大类;火山喷发模式属于裂隙式喷发,岩体主要分布在断层下降盘,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爆发相是火成岩勘探的有利相带;主干断裂控制火成岩体形成;储集性能主要受构造裂缝、岩性和岩相控制,属裂缝—孔隙型储层。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火成岩体具有平面分布广、纵向多期次叠加的特点,与深部优质烃源岩侧向接触,是形成复式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也是开展深层火成岩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9+114 +1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松南长岭断陷查干花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王大华 ;
肖永军 ;
徐佑德 ;
李军亮 ;
王德喜 ;
周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6) :39-42+113
[2]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 [J].
周动力 ;
汪勇 ;
张秀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5) :6-10+111
[3]   冀中坳陷古近系—新近系火成岩岩相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J].
彭宁 ;
崔秀梅 ;
崔周旗 ;
李欣 ;
刘宁 ;
董雄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2) :17-20+112
[4]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优选——以陆东—五彩湾地区为例 [J].
杨辉 ;
文百红 ;
张研 ;
张光亚 ;
刘志舟 ;
吴丰成 ;
卫延召 ;
戴晓峰 ;
胡庆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4) :419-427
[5]   松辽盆地改造残留的古火山机构与现代火山机构的类比分析 [J].
黄玉龙 ;
王璞珺 ;
冯志强 ;
邵锐 ;
郭振华 ;
许中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1) :65-72
[6]   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 [J].
张占文 ;
陈振岩 ;
蔡国刚 ;
马志宏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4) :16-22+84
[7]   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裂缝成因探讨 [J].
刘立 ;
谢文彦 ;
焦立娟 ;
赵明国 .
特种油气藏, 2003, (01) :18-21+112
[8]   从全球油气田分布看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覆盖区的含油气前景 [J].
郭占谦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2) :122-132
[9]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及应用 [J].
蒙启安 ;
门广田 ;
张正和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3) :21-24+75
[10]   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及勘探技术调研 [J].
张子枢 ;
吴邦辉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4, (01)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