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旱作区玉米近40年干旱影响评估

被引:15
作者
姚小英 [1 ]
吴丽 [1 ]
田广旭 [2 ]
周忠文 [3 ]
吴婷芳 [1 ]
机构
[1] 甘肃省天水市气象局
[2] 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
[3] 甘肃省庆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玉米主产区; 干旱灾害; 评估;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5.175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运用1971-2010年甘肃旱作玉米主产区降水资料及产量资料,分析了40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玉米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玉米不同时期不同等级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春旱以陇东黄土高原及陇西黄土高原的定西出现频率最高,均在0.35次/年以上;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出现频率最少,为0.18次/年;初夏旱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为环县,为0.35次/年,最少为西峰、成县及秦安;伏旱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环县及麦积,最低为定西一带;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陇东黄土高原平凉一带,最低为陇南地区。各地干旱均以轻旱为主,其次为中旱。40年中,上世纪90年代干旱出现频次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秋旱发生频次明显减少,春旱则有相对增多的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陇南地区受旱灾影响风险最小,种植保险率最高;其次为陇西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种植保险程度最低,干旱影响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1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一种基于ASAR数据的干旱监测方法 [J].
彭少坤 ;
谈超 ;
欧阳世偲 ;
高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10) :65-69
[2]   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与适应 [J].
刘永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02) :171-175
[3]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J].
邓振镛 ;
王强 ;
张强 ;
倾继祖 ;
杨启国 ;
袁志鹏 ;
刘文婧 ;
徐金芳 .
生态学报, 2010, 30 (22) :6278-6288
[4]   1949~2007年全国干旱灾害特征、成因及减灾对策 [J].
黄会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11) :94-98
[5]   天水市大樱桃种植中影响产量的生态气候因素分析 [J].
姚小英 ;
杨小利 ;
蒲金涌 ;
马鹏里 ;
吴丽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5) :261-264+270
[6]   北方干旱化对水土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影响及适应——以陕北地区为例 [J].
文琦 ;
刘彦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7) :7-11
[7]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邓振镛 ;
张强 ;
尹宪志 ;
张存杰 ;
辛吉武 ;
刘德祥 ;
蒲金涌 ;
董安祥 .
冰川冻土, 2007, (01) :114-118
[8]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 [J].
王位泰 ;
黄斌 ;
张天锋 ;
王润元 ;
薛景轩 ;
王灵梅 ;
王琴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1) :153-157+171
[9]   干旱气候对陇东南主要农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估 [J].
蒲金涌 ;
张存杰 ;
姚小英 ;
邓振镛 ;
刘卫民 ;
苗具全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1) :167-171
[10]   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 [J].
姚玉璧 ;
张存杰 ;
邓振镛 ;
董安祥 ;
张秀云 ;
魏锋 ;
杨金虎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1) :185-18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