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16
作者
刘永财 [1 ,2 ]
孟林 [1 ]
张国芳 [1 ]
毛培春 [1 ]
张德罡 [2 ]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2]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关键词
新麦草;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0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为获得稳定的新麦草ISSR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中的dNTP、Taq酶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起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dNTP 2.5μL、Taq酶0.2μL、Primers 1μL、Mg2+1.5μL、2.5μL 10×Buffer、2μL模板DNA和ddH2O 15.3μL。ISSR标记结果显示,筛选出的重复性好、谱带清晰的ISSR引物8条,共获得8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5.7%。通过遗传相似系数(GS)的计算,供试种质材料间的GS值在0.4405~0.9048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新麦草种质材料划分为四大类,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野牛草实生群体多样性的表型及ISSR分析
    刘莉
    邓春婷
    包满珠
    [J]. 草业科学, 2008, (01) : 100 - 106
  • [2] 扁穗牛鞭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范彦
    李芳
    张新全
    马啸
    [J]. 草业学报, 2007, (04) : 76 - 81
  • [3] 新麦草遗传多样性等位酶分析
    杨艳
    韩建国
    孙彦
    单战
    [J]. 草业科学, 2007, (08) : 59 - 63
  • [4] 我国新麦草属牧草研究进展
    王勇
    徐春波
    松梅
    [J]. 中国草地, 2005, (02) : 66 - 71
  • [5] 应用ISSR标记研究黑麦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尚海英
    郑有良
    魏育明
    吴卫
    颜泽洪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03) : 273 - 277
  • [6] 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杭焱
    金燕
    卢宝荣
    [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 260 - 266
  • [7] 坝上高原牧草新秀──新麦草
    李志强
    [J]. 河北畜牧兽医, 2001, (08) : 33 - 33
  • [8] 新麦草在内蒙古干旱草原的建植试验
    谷安琳,LarrvHolzworth,云锦凤
    [J]. 中国草地, 1994, (05) : 12 - 14+27
  • [9] 植物基因工程[M]. 科学出版社 , 王关林, 2002
  • [10] The use of ISSR and RAPD markers for detecting DNA polymorphism,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barley cultivars with known origin[J] . M. Fernández,A. Figueiras,C. Benito.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