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山川乌鲁碱性杂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被引:18
作者
黄河
张东阳
张招崇
张舒
李宏波
薛春纪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岩石学; 岩浆混合; 后碰撞; 南天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 [侵入岩、深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位于中国南天山西侧阔克萨彦岭一带的川乌鲁碱性杂岩体,与该区川乌鲁铜金多金属矿床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该杂岩体由早期的辉长岩—闪长岩岩、主期的二长岩—正长岩和晚期的正长花岗斑岩脉组成,各期岩石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上有明显的变化。从早到晚,SiO2含量增加,变化范围是50.52%~70.64%;全碱含量先增后减,在SiO2含量小于61.69%时,随SiO2含量增加而增加,而当SiO2含量大于61.69%时,与SiO2含量负相关。在AR-SiO2图解上,大多样品落入碱性区间,在A/CNK-A/NK图解上表现出由准铝质向过碱性演化的趋势。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Rb、Ba、Th、Sr等元素的相对富集和Nb、Ta、P、Ti等元素的负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其(La/Yb)N为14.13~25.09,具有Eu的正异常或极微弱的Eu负异常。一些元素比值的线性关系暗示了该杂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基性岩浆的源区为富水的岩石圈地幔,而酸性岩浆是中下地壳中性火成岩在含饱和水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这些性质指示川乌鲁杂岩体是在后碰撞拉张环境中由岩石圈地幔熔融的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的熔融以及后期的岩浆混合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47 / 96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新疆东准噶尔黄羊山碱性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成因 [J].
苏玉平 ;
唐红峰 ;
丛峰 .
矿物学报, 2008, (02) :117-126
[2]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扎河坝富碱花岗质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化学条件 [J].
张东阳 ;
高阳 ;
苏慧敏 ;
王鹏 .
矿物岩石, 2007, (04) :30-38
[3]   新疆西南天山川乌鲁铜、金、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李建兵 ;
杨桂荣 ;
陈奎 ;
罗涛 .
新疆地质, 2007, (04) :379-383
[4]   花岗质岩石的基本问题 [J].
罗照华 ;
黄忠敏 ;
柯珊 .
地质论评, 2007, (S1) :180-226
[5]   西南天山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作用:以阔克萨彦岭地区巴雷公花岗岩为例 [J].
王超 ;
刘良 ;
罗金海 ;
车自成 ;
滕志宏 ;
曹宣铎 ;
张静艺 .
岩石学报, 2007, (08) :1830-1840
[6]   南天山库米什南黄尖石山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J].
张成立 ;
周鼎武 ;
王居里 ;
王润三 .
岩石学报, 2007, (08) :1821-1829
[7]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和岩石包体的证据 [J].
杜杨松 ;
曹毅 ;
袁万明 ;
楼亚儿 ;
李顺庭 ;
鲁鑫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94-1302
[8]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9]   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多样性及其构造环境判别的复杂性 [J].
韩宝福 .
地学前缘, 2007, (03) :64-72
[10]   花岗岩混合问题:与玄武岩对比的启示——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一 [J].
张旗 ;
潘国强 ;
李承东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7, (05) :114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