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苏宿迁为例

被引:4
作者
李陈
欧向军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化; 熵值法; 动力; 宿迁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6~2008年宿迁城市化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宿迁城市化动力机制,得出:(1)不同时段的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对宿迁城市化具有不同的推动作用;(2)地区生产总值和每万人拥有图书数与城市化综合得分呈正相关,对宿迁城市化综合得分起积极影响;而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和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得分与城市化综合得分呈负相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遵循经济规律自下而上地发展城市化的探究 [J].
宗琮 .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1) :154-155
[2]   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城市群地区的城镇化状态与动力机制 [J].
王发曾 ;
程丽丽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918-925
[3]   1949年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 [J].
马仁锋 ;
沈玉芳 ;
刘曙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110-117
[4]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动力研究 [J].
王志强 .
城市规划, 2005, (07) :34-38
[5]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J].
陈波翀 ;
郝寿义 ;
杨兴宪 .
地理学报, 2004, (06) :1068-1075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J].
顾朝林 .
人文地理, 2004, (02) :1-5
[7]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J].
乔家君 .
资源科学, 2004, (01) :113-119
[8]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1) :8-12
[9]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动力机制及发展前景 [J].
段杰 ;
李江 .
经济地理, 1999, (06) :79-83
[10]   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J].
郭显光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 (12)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