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

被引:65
作者
潘海华 [1 ]
韩景泉 [2 ]
机构
[1]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2]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保留宾语; 基础生成话题; 句末焦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对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如"张三死了父亲"及"张三被杀了父亲")的句法生成机制提出解释。根据本文的分析,动词之前的非论元名词组不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在标句词组(CP)的指示语位置上基础生成的话题。动词后的客体论元名词组并不处在它的基础生成位置上。该论元名词组在动词之后的逻辑宾语位置上基础生成,因为受到格因素的驱动,移位到TP的指示语位置接受主格特征核查。然后该名词组经过右向外置移位嫁接到了TP上。右向外置受语用因素作用,其结果生成一个句末焦点。本分析模式不仅具有经验和理论优势,而且可以为其他一些相关的棘手结构提供合理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511 / 522+575 +575-5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Postverbal subjects in Romance and German: Some notes on the Unaccusative Hypothesis[J] . Andolin Eguzkitza,Georg A. Kaiser.Lingua . 1999 (3)
[12]   Definiteness and the English existential [J].
Ward, G ;
Birner, B .
LANGUAGE, 1995, 71 (04) :722-742
[13]   THE CASE OF UNACCUSATIVES [J].
BELLETTI, A .
LINGUISTIC INQUIRY, 1988, 19 (01) :1-34
[14]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FERENCE OF EMPTY PRONOUNS [J].
HUANG, CTJ .
LINGUISTIC INQUIRY, 1984, 15 (04) :53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