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籽粒及植株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景立权 [1 ]
赵福成 [1 ,2 ]
徐仁超 [1 ]
袁建华 [3 ]
陆大雷 [1 ]
陆卫平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
[2]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水平; 超高产; 籽粒形态; 植株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氮肥是夏玉米高产的先决条件,为明确不同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13500 kg/hm2)籽粒及植株形态学特征的影响,以苏玉30、苏玉20、苏玉29三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连续4年、在6个施氮水平(0、360、405、450、495、540 kg/hm2)上,对成熟期玉米籽粒及植株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密植条件(82500plant/hm2)下,产量与施氮水平呈抛物线关系,三个品种均在45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798、14531、16787 kg/hm2。适宜的施氮水平(450 kg/hm2)可显著增加穗粒重、粒长、粒宽及棒三叶叶夹角角度,增大茎秆第一、二、三节间长度及茎粗,缩短果穗位三节间(第七、八、九节间)的长度。氮肥水平对籽粒厚度影响不显著。产量和茎粗与第一、二、三节间长度分别表现为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第七节间长度分别表现为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二者与其他节间长度关系不显著。因此,育种上可选育粒长和粒宽较大的品种作为玉米超高产育种的方向;生产上可在第一、二、三、七节间伸长的关键时期,通过氮肥运筹调节其节间长度,达到"扩库、强源、畅流"的目的,最终建立玉米的超高产群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玉米出籽率、籽粒深度和百粒重的QTL分析 [J].
张伟强 ;
库丽霞 ;
张君 ;
韩赞平 ;
陈彦惠 .
作物学报, 2013, 39 (03) :455-463
[2]   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 [J].
崔海岩 ;
靳立斌 ;
李波 ;
张吉旺 ;
赵斌 ;
董树亭 ;
刘鹏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17) :3497-3505
[3]   大豆籽粒大小和粒形的驯化研究 [J].
牛远 ;
徐宇 ;
李广军 ;
王云清 ;
刘晓芬 ;
李河南 ;
魏世平 ;
章元明 .
大豆科学, 2012, 31 (04) :522-528
[4]   渐密种植条件下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J].
唐丽媛 ;
李从锋 ;
马玮 ;
赵明 ;
李向岭 ;
李连禄 .
作物学报, 2012, 38 (08) :1529-1537
[5]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J].
霍中洋 ;
姚义 ;
张洪程 ;
夏炎 ;
倪晓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13) :2592-2606
[6]   施氮对不同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英文) [J].
王宜伦 ;
刘天学 ;
谭金芳 ;
张许 ;
李潮海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2, 13 (02) :339-342+374
[7]   超高产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性 [J].
齐文增 ;
刘惠惠 ;
李耕 ;
邵立杰 ;
王飞飞 ;
刘鹏 ;
董树亭 ;
张吉旺 ;
赵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1) :69-76
[8]   超高产与普通玉米叶片生长动态变化比较研究 [J].
张洪晶 ;
黄海 ;
崔丹 ;
林春新 ;
吴春胜 ;
王立军 .
当代生态农业, 2011, (Z2) :1-4
[9]   施氮量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叶君 ;
高聚林 ;
王志刚 ;
于晓芳 ;
孙继颖 ;
李丽君 ;
高英波 ;
王海燕 ;
贾宁 ;
高鑫 ;
崔超 .
玉米科学, 2011, 19 (06) :74-77
[10]   垄作栽培对高产田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马丽 ;
李潮海 ;
付景 ;
郭学良 ;
赵霞 ;
高超 ;
王磊 .
生态学报, 2011, 31 (23) :15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