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变迁下的环境与文化——以乌伦古河富蕴段牧民定居为例

被引:18
作者
陈祥军
机构
[1]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关键词
牧民定居; 定居牧民; 乌伦古河; 生计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自公社化后,伴随农业开发及游牧生计的转变,乌伦古河河谷内人口、耕地及牲畜数量激增,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牧民定居政策,促使牧民由游牧改为定居。定居意味着从事农业,进而越来越多的牧民变为农民。本文通过对乌伦古河流域的实地考察发现,乌伦古河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牧民定居政策有着直接联系。牧民定居政策促使传统游牧生计方式彻底发生改变,打破了原有的生计与生态的平衡关系,进而破坏了对牧民与自然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的游牧文化的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生态人类学述略 [J].
罗康隆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36-40
[2]   游牧、定居与牧区社会发展研究与思考 [J].
托曼 ;
崔延虎 ;
崔乃然 .
草食家畜, 1996, (S1) :1-5
[3]  
牧区政策文献汇编 .2 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新疆畜牧业经济研究会及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