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

被引:24
作者
王囝囝
黄振
邹善勇
刘晓初
机构
[1] 大连市气象局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天气特征; 预报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P457.6 [降水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4—2013年4—10月大连地区7个气象站和249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对大连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特征、演变趋势和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强降水天气预报指标。结果表明:2004—2013年大连地区各气象站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为2.2—2.8次,南部和东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呈略增多的趋势,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变化较小,中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呈略下降的趋势。大连地区短时强降水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7—8月为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的月份,强降水多出现在02—10时。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由东部向中部和西部呈递减的趋势,大连东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最多,南部地区次之,西北部瓦房店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最少;其中7月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最多,8月东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最多,其他月份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较少,说明大连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分散性较强。925hPa与850hPa平均比湿、700hPa温度露点差、850hPa与500hPa温度差平均值、K指数平均值、0℃层平均高度及暖云层平均厚度等参数阈值可用于短时强降水实际预报业务中,可为大连地区强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短时强降水诊断物理量敏感性的点对面检验 [J].
田付友 ;
郑永光 ;
张涛 ;
毛冬艳 ;
唐文苑 ;
周庆亮 ;
孙建华 ;
赵思雄 .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 (04) :385-396
[2]   2008—2012年南京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J].
沈澄 ;
颜廷柏 ;
刘冬晴 ;
李菁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 (01) :28-33
[3]   短时强降水特征统计及临近预警 [J].
段鹤 ;
夏文梅 ;
苏晓力 ;
王秀英 ;
刘建平 .
气象, 2014, 40 (10) :1194-1206
[4]   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J].
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
王元 ;
王亦平 ;
费启瓅 .
气象科学, 2014, 34 (04) :457-464
[5]   都江堰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统计分析 [J].
袁晨 ;
马力 .
气象科技, 2013, 41 (06) :1086-1090
[6]   北京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J].
王国荣 ;
王令 .
暴雨灾害, 2013, 32 (03) :276-279
[7]   中国暖季短时强降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关系分析 [J].
陈炯 ;
郑永光 ;
张小玲 ;
朱佩君 .
气象学报, 2013, 71 (03) :367-382
[8]   “20110714”沈阳短时强降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J].
李大为 ;
梁红 ;
贾冬婵 ;
夏传栋 ;
赵柳扬 ;
孟鹏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2) :75-80
[9]   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J].
樊李苗 ;
俞小鼎 .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156-165
[10]   河南省短时强降水及其云团特征分析 [J].
谷秀杰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 36 (01)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