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雄性不育系后代遗传规律探讨(Ⅱ)──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表现

被引:2
作者
张辉
张慧敏
丁维
王宜林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亚麻,显性核不育,可育株,自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3 [麻类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对核不育系分离出的各比例的可育株进行了较大群体的自交套袋观察,结果发现:在兄妹交可育株自交后代以及不育株与常规品种杂交的F2代可育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了育性分离,其分离比大部分符合15∶1,其中也存在13∶1的分离群体。通过对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表现的遗传分析,再次证明了我们目前研究的显性核不育亚麻是个复杂的群体。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J].
冯辉 ;
魏毓棠 ;
许明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S4) :113-117
[2]   关于棉花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洞A遗传的新假说 [J].
王培田 .
遗传, 1992, (01) :41-42
[3]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J].
李树林 ;
周熙荣 ;
周志疆 ;
钱玉秀 .
作物研究, 1990, (03) :27-32
[4]   核不育油用亚麻研究初报 [J].
陈鸿山 .
华北农学报, 1986, (01) :87-91
[5]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探讨及其应用 [J].
李树林 ;
钱玉秀 ;
吴志华 .
上海农业学报, 1985, (02) :1-12
[6]   对我国陆地棉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分析 [J].
黄观武 ;
张东铭 ;
苟云高 ;
高定坤 ;
施尚泽 .
四川农业科技, 1982, (0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