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棉花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洞A遗传的新假说

被引:4
作者
王培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棉花; 雄性不育; 两对基因互作新假说;
D O I
10.16288/j.yczz.1992.01.01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棉花雄性不育系洞A近二十年来一直被认为受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控制。最近黄观武等发现的临时保持系MB及杂合不育系MA,其基因型及遗传特征很难用原有假说解释。作者对此提出了两对核基因互作的假说,可以较好地说明原假说难以说明的一些遗传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谷子(Setaria italica)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 [J].
胡洪凯 ;
马尚耀 ;
石艳华 .
作物学报, 1986, (02) :73-78+147
[2]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探讨及其应用 [J].
李树林 ;
钱玉秀 ;
吴志华 .
上海农业学报, 1985, (02) :1-12
[3]   棉花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在杂交种中的应用 [J].
黄观武 ;
张东铭 ;
李中泉 ;
黄荣先 ;
高定坤 ;
方国斌 ;
芶云高 ;
施尚泽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1, (01)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