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243
作者
刘树根 [1 ]
马文辛 [1 ]
LUBA Jansa [2 ]
黄文明 [3 ]
曾祥亮 [1 ]
张长俊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Atlantic,DartmouthNS&Earth Science Department,Dalhousie University
[3]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和向东砂质和钙质含量增加,演变为浅水陆棚沉积。龙马溪组主要由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粉-细粒砂岩、钙质结核、富含有机质非层状页岩8种岩相组成。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6.7%。有机质以II型干酪根为主,Ro为2.4%~3.6%。页岩中石英矿物含量在2%~93%,主要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主要为陆源碎屑外源成因。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孔隙度为0.58%~0.67%,渗透率为0.01×10-3μm2~0.93×10-3μm2。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页岩微孔隙度为2%左右,主要包括晶间孔和粒内孔,孔隙直径为100nm~50μm。页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有利矿物组合、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裂解作用。龙马溪组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热演化程度较高、含气量较低、储层较致密、以陆源成因石英为主。对于评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而言,今后须重点加强针对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硅质岩系石英成因、成熟度、埋藏史、含气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进行详细的古地貌和古环境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2239 / 225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 [J].
刘树根 ;
邓宾 ;
李智武 ;
孙玮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621-635
[2]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美国Fort Worth盆地石炭系Barnett组页岩地质特征对比 [J].
曾祥亮 ;
刘树根 ;
黄文明 ;
张长俊 .
地质通报, 2011, 30(Z1) (Z1) :372-384
[3]   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 [J].
黄文明 ;
刘树根 ;
马文辛 ;
王国芝 ;
曾祥亮 ;
王佳 .
地质通报, 2011, 30(Z1) (Z1) :364-371
[4]   敏感性分析在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中的应用——以川东北地区普光5井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例 [J].
饶松 ;
唐晓音 ;
朱传庆 ;
胡圣标 ;
汪集旸 .
地质科学, 2011, (01) :213-225
[5]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 [J].
刘树根 ;
曾祥亮 ;
黄文明 ;
马文辛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578-592
[6]   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J].
陈波 ;
皮定成 .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 (03) :15-19+1
[7]   四川盆地页岩气与煤层气勘探前景分析 [J].
黄籍中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2) :116-120
[8]   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件 [J].
王社教 ;
王兰生 ;
黄金亮 ;
李新景 ;
李登华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5) :45-50+137
[9]   页岩气是潜力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J].
闫存章 ;
黄玉珍 ;
葛春梅 ;
董大忠 ;
程克明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5) :1-6+133
[10]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的应用 [J].
董大忠 ;
程克明 ;
王世谦 ;
吕宗刚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5) :33-3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