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环境经济集聚双门槛效应分析

被引:13
作者
刘满凤 [1 ]
谢晗进 [2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工业化水平; 门槛效应; 空间效应;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7.10.003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门槛效应模型,以及对环境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验证了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表现为"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且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工业化率介于41.76%与44.89%之间或城镇化率高于88.50%,经济集聚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小,EKC曲线中改善的"拐点"值最小,恶化的"拐点"值最大,即经济发展可以迅速跨过越发展越污染的拐点,进入再发展少污染的轨道,并推迟下一个拐点的到来。在分析"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和"拐点"特征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各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优先推进江浙沪的协同发展;以北京和天津为引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背景下推进广东与福建的协同发展,深化闽粤经济合作;依托环渤海与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实现山东与辽宁的协调发展,以此重点突破东北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