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特征

被引:21
作者
仝川 [1 ,2 ]
王维奇 [1 ,2 ]
雷波 [1 ,2 ]
林璐莹 [1 ,2 ]
曾从盛 [1 ,2 ]
机构
[1]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温度敏感性;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0.03.010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选择2007年11个月的中潮日,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湿地,同步观测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oerus malaccensis)沼泽、藨草(Scirpus triqueter)沼泽和光滩涨潮前、落潮后的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气温和土温,计算了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Q10值),并分析了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土温、气温都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n=20,p<0.01),低温时比高温时相关程度更高;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土温敏感性(Qs10值)和气温敏感性(Qa10值)分别为5.41和3.95,芦苇沼泽、咸草沼泽、藨草沼泽和光滩的甲烷排放通量Qs10值分别为3.22、5.23、4.79和11.10,它们的甲烷排放通量Qa10值分别为2.89、3.96、3.84和7.78,光滩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最强;涨潮前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Qs10值和平均Qa10值分别为4.82和3.53,落潮后则分别为6.15和4.39,但涨潮前与落潮后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湿地植物主要生长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低于其他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闽江河口藨草湿地CH4排放特征 [J].
曾从盛 ;
雷波 ;
王维奇 ;
仝川 ;
艾金泉 ;
章文龙 .
湿地科学, 2009, 7 (02) :142-147
[2]   闽江河口芦苇潮汐湿地甲烷通量及主要影响因子 [J].
仝川 ;
曾从盛 ;
王维奇 ;
闫宗平 ;
杨红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1) :207-216
[3]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树干呼吸速率 [J].
王淼 ;
武耀祥 ;
武静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5) :956-960
[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J].
王小国 ;
朱波 ;
王艳强 ;
郑循华 .
生态学报, 2007, (05) :1960-1968
[5]   乌梁素海湖泊湿地植物区甲烷排放规律 [J].
段晓男 ;
王效科 ;
陈琳 ;
牟玉静 ;
欧阳志云 .
环境科学, 2007, (03) :455-459
[6]   淡水沼泽湿地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氮输入的响应 [J].
宋长春 ;
张丽华 ;
王毅勇 ;
赵志春 .
环境科学, 2006, (12) :2369-2375
[7]   中国河口湿地研究现状及展望 [J].
黄桂林 ;
何平 ;
侯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751-1756
[8]   闽江河口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J].
郑彩红 ;
曾从盛 ;
陈志强 ;
林茂昌 .
湿地科学, 2006, (01) :29-35
[9]   温带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的比较研究 [J].
牟守国 .
土壤学报, 2004, (04) :564-570
[10]   温度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影响 [J].
丁维新 ;
蔡祖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4) :60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