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冬季一次浓雾过程的微物理特征

被引:3
作者
鲍磊
杨军
王巍巍
刘端阳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浓雾; 雾滴尺度谱分布; 微物理参数; 南京;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28.002
中图分类号
X131.1 [大气污染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7年12月19~20日南京出现了一次浓雾天气,其中能见度小于50 m的强浓雾持续了13 h。结合自动气象站及能见度仪观测资料,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分别连续观测了这一雾过程中雾滴谱分布、数密度、含水量等微物理参量。结果表明,此次雾过程具有爆发性发展特征,雾滴数密度、含水量及平均直径在40 min内骤增,能见度急剧下降,浓雾转变成强浓雾。
引用
收藏
页码:3700 / 3701+3704 +370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2006年12月南京连续4天浓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特征 [J].
刘端阳 ;
濮梅娟 ;
杨军 ;
张国正 ;
严文莲 ;
李子华 .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147-157
[2]   大雾天气对城市环境中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危害 [J].
王海艳 ;
熊坤 ;
孔剑君 ;
张艳玲 ;
张时英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S1) :76-77
[3]   雾闪及其危害 [J].
郑桂眉 ;
周立华 .
吉林气象, 2007, (01) :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