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小兴安岭地区生物量变化及地统计分析

被引:7
作者
毛学刚
李明泽
范文义
姜欢欢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生物量; 森林生物量; 地统计; 小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三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和同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为基础,应用遥感信息模型的方法,估算了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物量,并应用GIS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三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时空变化、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生物量自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以后整体上呈现了波动变化,研究区80年代低等级生物量占绝对优势,生物量值普遍较低,呈现低等级生物量连片化分布,空间自相关程度较高,但80年代的中高等级生物量的随机因素增强,说明人为干扰程度不断加强。研究区90年代的中等级生物量占主要优势,主要是80年代占优势的低等级生物量转化为中等级生物量。10多年的变化说明,生物量整体上呈恢复趋势;由于数据主要集中在90年代末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启动,森林状态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生物量值整体上有所提高。研究区2000年以后生物量整体上的空间自相关性不高,但是中高等级生物量相近,并且在各个方向上均匀变化,中等级生物量呈现大片分布,但高等级生物量斑块的规模较小,破碎化仍然存在,人为干扰等随机因素和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相近,出现稳定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110 / 11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 [J].
李凯辉 ;
胡玉昆 ;
王鑫 ;
范永刚 ;
吾买尔吾守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7, (09) :2019-2024
[2]   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J].
杜国明 ;
张树文 ;
张有全 .
地理研究, 2007, (02) :383-390
[3]   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J].
杨存建 ;
刘纪远 ;
黄河 ;
许辉熙 ;
党承林 .
地理研究, 2005, (03) :473-479
[4]   中国北方林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赵敏 ;
周广胜 ;
不详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5, (03) :466-471
[5]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J].
赵敏 ;
周广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1468-1472
[6]   利用TM数据提取粤西地区的森林生物量 [J].
郭志华 ;
彭少麟 ;
王伯荪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32-1839+2022
[7]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1:2320~2322)的若干说明[J]. 方精云,陈安平,赵淑清,慈龙骏.植物生态学报. 2002(02)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9]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森林碳库可能远小于目前的估算 [J].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635-638
[10]   青藏高原自然植被总生物量的估算与净初级生产量的潜在分布 [J].
罗天祥 ;
李文华 ;
冷允法 ;
岳燕珍 .
地理研究, 1998, (0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