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白银矿山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15
作者:
李小虎
[1
]
汤中立
[1
]
初凤友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矿山;
重金属;
化学形态;
地积累指数;
白银;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08.03.004
中图分类号:
X751 [矿业工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白银铜多金属矿山矿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水排入东大沟,对东大沟周围农田和黄河白银段水体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BCR法连续提取过程对东大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和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Cd、Cu、Pb、Zn高度富集。水体中除Pb外,Cd、Cu、Zn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的几倍到几十倍,随着河流流向呈显著降低趋势。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有很大差异,尾矿坝坑底泥和黄河泥沙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为主,而东大沟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残渣态为主,Cd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可氧化态,Cu以可氧化态为主。沉积物中Cd和Pb地积累指数均大于5,达到极强污染程度,Cu和Zn地积累指数在3~5之间,也不同程度达到强到极强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