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山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15
作者
李小虎 [1 ]
汤中立 [1 ]
初凤友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矿山; 重金属; 化学形态; 地积累指数; 白银;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08.03.004
中图分类号
X751 [矿业工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白银铜多金属矿山矿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水排入东大沟,对东大沟周围农田和黄河白银段水体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BCR法连续提取过程对东大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和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Cd、Cu、Pb、Zn高度富集。水体中除Pb外,Cd、Cu、Zn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的几倍到几十倍,随着河流流向呈显著降低趋势。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有很大差异,尾矿坝坑底泥和黄河泥沙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为主,而东大沟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残渣态为主,Cd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可氧化态,Cu以可氧化态为主。沉积物中Cd和Pb地积累指数均大于5,达到极强污染程度,Cu和Zn地积累指数在3~5之间,也不同程度达到强到极强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甘肃省白银市冶炼厂周围土壤中Cd、Cu、Pb、Zn的富集分布 [J].
李小虎 ;
汤中立 .
工程勘察, 2007, (05) :23-27
[2]   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典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研究 [J].
孙力 ;
杨元根 ;
白薇扬 ;
闭向阳 ;
金志升 .
地球与环境, 2006, (02) :61-66
[3]   土壤和沉积物中元素的化学形态及其顺序提取法 [J].
王亚平 ;
黄毅 ;
王苏明 ;
许春雪 ;
刘妹 .
地质通报, 2005, (08) :728-734
[4]   环境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J].
刘宗平 .
生态学报, 2005, (02) :273-278
[5]   太湖MS岩芯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研究 [J].
刘恩峰 ;
沈吉 ;
刘兴起 ;
朱育新 .
地球化学, 2004, (06) :602-610
[6]   碳酸盐岩矿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J].
吴攀 ;
刘丛强 ;
张国平 ;
杨元根 .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3) :28-31+36
[7]   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积累 [J].
杨元根 ;
刘丛强 ;
吴攀 ;
张国平 ;
朱维晃 .
矿物学报, 2003, (03) :255-262
[8]   干旱区耕作土壤中重金属镉铅镍剖面分布及行为研究——以白银市区灰钙土为例 [J].
南忠仁 ;
李吉均 .
干旱区研究, 2000, (04) :39-45
[9]   南京地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研究 [J].
张辉 ;
马东升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3) :90-91+93-96
[10]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 [J].
李然 ;
李嘉 ;
赵文谦 .
四川环境, 199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