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MS岩芯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20
作者
刘恩峰
沈吉
刘兴起
朱育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沉积岩芯; 重金属形态; BCR; 污染; 太湖;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4.06.008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BCR三步提取法对太湖MS岩芯沉积物中Cu、Fe、Mn、Ni、Pb和Zn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结合态的Cu、Ni和Pb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Fe和Zn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Mn主要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存在;Fe-Mn氧化物结合态的Ni、Pb和Zn与可还原态的Mn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的Cu、Mn、Ni、Pb和Zn与有机碳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重金属形态分布体现了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重金属形态含量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关系。沉积岩芯重金属元素形态垂向变化规律及次生相富集系数表明,Cu、Mn、Ni、Pb和Zn在沉积岩芯13~4cm有效结合态含量较稳定,为自然沉积;4~0cm有效结合态含量明显升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根据137Cs测年结果判断,沉积岩芯Cu、Mn、Ni、Pb和Zn等重金属污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污染元素及污染历史与太湖流域污染工业类型及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602 / 6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太湖北部沉积物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垂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陆敏
    张卫国
    师育新
    俞立中
    郑祥民
    [J]. 湖泊科学, 2003, (03) : 213 - 220
  • [2] 太湖底泥的空间分布和富营养化特征
    袁旭音
    许乃政
    陶于祥
    郑祥民
    刘德辉
    [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 (01) : 20 - 28
  • [3] 太湖现代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
    袁旭音
    陈骏
    季峻峰
    袁旭音
    陶于祥
    瞿文川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 756 - 765
  • [4]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的污染元素特征及环境变化效应
    袁旭音
    陈骏
    季峻峰
    陶于祥
    王润华
    [J]. 沉积学报, 2002, (03) : 427 - 434
  • [5]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王海
    王春霞
    王子健
    [J]. 环境化学, 2002, (05) : 430 - 435
  • [6] 沿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有效结合态
    翁焕新
    沈忠悦
    陈建裕
    张兴茂
    钟国林
    [J]. 地质科学, 2002, (02) : 243 - 252
  • [7] 散落核素7Be和137Cs在洱海和红枫湖沉积物中蓄积对比
    白占国
    万国江
    刘东生
    黄荣贵
    [J]. 地球化学, 2002, (02) : 113 - 118
  • [8] 太湖流域制造业结构变化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谢红彬
    陈雯
    [J]. 湖泊科学, 2002, (01) : 53 - 59
  • [9]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探讨[J]. 戴秀丽,孙成.上海环境科学. 2001(02)
  • [10]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探讨[J]. 戴秀丽,孙成.上海环境科学. 20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