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重建工程对小柘皋河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

被引:8
作者
韩飞园 [1 ]
周非 [2 ]
刘雪花 [1 ]
王妍 [3 ]
周忠泽 [1 ]
高攀 [1 ]
孙庆业 [1 ]
机构
[1]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安徽大学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小柘皋河; 富营养化; 净化效果;
D O I
10.13198/j.res.2011.11.64.hanfy.016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筛选出来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茭草〔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菱角(Trapa natans Linn.)、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inn.)6个工具物种,在小柘皋河道内进行水生植物群落重建恢复试验工程,并对该河道工程区内的水质进行1 a检测.结果表明:恢复后小柘皋河植被面积占整个河道的65%~75%,河道水生植物年生产量约1.42×106 kg(以湿质量计),相当于1.98×1012 J(能量);河道内的水生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能适应河道污水水质和水量均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污水中CODCr,TN,NO3--N,TP和NH4+-N等均有去除作用,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23.61%,25.00%,26.37%,32.93%和33.55%.
引用
收藏
页码:1263 / 12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系统中氮、磷的富集与转移 [J].
黄亮 ;
吴乃成 ;
唐涛 ;
黎道丰 ;
蔡庆华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S1) :1-6
[2]   沉水、挺水培养水生植物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研究 [J].
张超兰 ;
陈秀娟 ;
韦必帽 ;
李志刚 ;
刘帅 ;
李勤峰 .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03) :786-790
[3]   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机理 [J].
屠晓翠 ;
蔡妙珍 ;
孙建国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2) :2843-2844+2867
[4]   磷形态对磷在水-沉水植物-底质中分配的影响 [J].
金相灿 ;
王圣瑞 ;
赵海超 ;
颜昌宙 .
生态环境, 2005, (05) :631-635
[5]   5种水生植物去污抗逆能力的试验研究 [J].
黄蕾 ;
翟建平 ;
聂荣 ;
王传瑜 ;
蒋鑫焱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3) :33-38
[6]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其应用 [J].
程伟 ;
程丹 ;
李强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 (01) :6-9
[7]   大型水生植物浸出液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 [J].
李锋民 ;
胡洪营 .
中国给水排水, 2004, (11) :18-21
[8]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机制与植物修复技术 [J].
刘素纯 ;
萧浪涛 ;
王惠群 ;
童建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493-498
[9]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 [J].
白峰青 ;
郑丙辉 ;
田自强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04) :99-100+110
[10]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种云霄 ;
胡洪营 ;
钱易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02)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