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前卫星热红外环形应力场特征

被引:17
作者
强祖基 [1 ]
姚清林 [1 ]
魏乐军 [2 ]
赵勇 [3 ]
郭坚峰 [4 ]
曾佐勋 [5 ]
谢红接 [6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TechniGraphics,Inc Great Oaks Way Suite Alpharetta,GA ,USA
[4] 海南省地震局
[5] 中国地质大学
[6] 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USA
关键词
环形热应力场; 热旋扭面; 路径; 震前; 卫星热红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 [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①描述了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Ms7.0级地震,震前几天的卫星热红外图像呈现圆形,它的NNW、NW、SN、及NE向的热旋扭面往S收敛。该地震地表破裂由一系列张扭性裂缝组成,呈左旋左列,水平位错不明显,垂直断距数厘米。垂直力对构造变动的作用较为明显;而丽江地震震源机制解破裂面II的走向NNE6o,倾向W,倾角44o,P轴方位为NNE3o、仰角75o,近于直立,综合热旋扭面展布、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震源机制解,得出该旋扭椭圆为地幔外侧右旋上涌所造成;②菲律宾萨马岛Ms7.0~7.5强震群及青海共和Ms7.0地震前热应力环椭圆的推进路径。根据这一特征得出交变潮汐力的地球动力学解释。卫星热红外图像震前应力热场的方法是临震预测地震的有效方法,卫星热红外技术辅以震源机制解和地表破裂带力学分析是研究地球动力学有力工具。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交变潮汐力和地幔旋扭上涌力是地球动力学的主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86 / 4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台湾恒春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特征及其机理 [J].
刘善军 ;
吴立新 ;
李金平 ;
董彦卿 ;
马保东 .
科技导报, 2007, (06) :32-37
[2]   大尺度地层内的分层运动 [J].
许绍燮 .
中国工程科学, 2006, (06) :14-22+103
[3]   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J].
任纪舜 ;
邓平 ;
肖藜薇 .
地学前缘, 2004, (03) :1-7
[4]   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 [J].
谢富仁 ;
崔效锋 ;
赵建涛 ;
陈群策 ;
李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4) :654-662
[5]   地球排气与森林火灾和地震活动 [J].
强祖基 ;
杜乐天 .
地学前缘, 2001, (02) :235-245
[6]   地球排气作用——建立整体地球科学的一条统纲 [J].
杜乐天 .
地学前缘, 2000, (02) :381-390
[7]   亚洲中东部地幔涡旋对流与“涡旋/网络”大陆动力学模型 [J].
王绳祖 .
地震地质, 1998, (04) :92-103
[8]   卫星热红外图像亮温异常——短临震兆 [J].
强祖基 ;
赁常恭 ;
李玲芝 ;
徐旻 ;
戈风沙 ;
柳涛 ;
赵勇 ;
郭满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564-574
[9]   中国巨大地震前地震活动环形分布图象与规律 [J].
梅世蓉 ;
宋治平 ;
薛艳 .
地震学报, 1996, (04) :2-8
[10]   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地震分布规律(一) [J].
徐常芳 .
地震学报 , 1996, (02) :25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