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被引:13
作者
任纪舜
邓平
肖藜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中国大地构造; 构造运动; 多旋回; 黄汲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为后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它是一部你什么时候读都有味道 ,都会受到新的启发的著作。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运用阿尔冈活动论的思想 ,阐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之后 ,他又吸收了裴伟深断裂的思想 ,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深断裂。 2 0世纪 70年代 ,他指导他的学生将多旋回思想与板块构造结合 ,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首次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 ,从全球动力学角度 ,将他 1 94 5年提出的亚洲三种构造型式发展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黄汲清的研究始终是从东亚地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曾多次指出 :中国是全球构造研究中的一块宝地 ,中国人应该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地构造学[J]. 任纪舜,郝杰,肖藜薇.地质论评. 2002(02)
[3]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J].
任纪舜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31-44
[4]   中国大地构造的几个问题 [J].
黄汲清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3, (03) :165-169
[5]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
[6]   滇西兰坪维西一带印支地槽褶皱带的确定 [J].
任紀舜 ;
曲景川 .
地质学报, 1966, (02) :182-200
[7]   滇西大理丽江地区印支运动研究初报 [J].
任纪舜 ;
曲景川 ;
陈腰治 ;
赵国光 .
地质论评, 1964, (01) :73-74
[8]   东秦岭地槽型印支运动的存在 [J].
姜春发 ;
张庆贵 ;
张玉岫 ;
朱志直 .
地质论评, 1963, (03) :116-121
[9]   从多旋回构造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 [J].
黄汲清 ;
姜春发 .
地质学报, 1962, (02) :105-152
[10]   甘孜地区地质的初步认识 [J].
邓康龄 ;
蔡建中 ;
陈在雄 .
地质论评, 1960, (04) :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