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5
作者
朱华忠
宋荷仙
李跃建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 四川省农科院科技处
关键词
高产育种,小麦,四川盆地;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8.s1.014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回顾了四川小麦产量育种的历程,指出随着品种产量水平升高,新品种(或品种群体)更新换代过程变长,从小麦生产环境条件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二个方面探讨了四川小麦育种的产量极限:根据当前四川小麦的总体产量水平和生产发展需要,将小麦高产育种的下一个总目标定位在全省单产稳定增长10%,平均公顷产量达到4500公斤左右,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育种策略是:争取但不苛求全面突破型品种,充分利用分片突破型品种,不放过点突破型品种,比较了产量因子性状育种、收获指数育种(尤其是进一步分析了总生物量构成因子的育种意义)二条技术路线的要点及应用效果,提出了基本稳定现有单穗重,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循环改良产量因子性状,改良生物量、收获指数并重的高产育种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小麦收获指数和源、库性状的遗传研究 [J].
宋荷仙 ;
李跃建 ;
冯君成 ;
刘宗典 ;
杨永澄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3) :21-26
[2]   小麦的收获指数和几个生理特性的遗传 [J].
任正隆 ;
李尧权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2) :29-33
[3]  
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M].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甘书龙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