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成体发育阶段的肌肉同工酶研究

被引:9
作者
饶小珍
陈寅山
林岗
傅文庆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 福建福州
关键词
日本对虾; 个体发育; 同工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55 [酶];
学科分类号
071010 ; 081704 ;
摘要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日本对虾 ( Peneausjaponicus)成体发育过程中 ( 3.5~ 1 1 .5cm) 6种同工酶的变化 . LDH均只有一条酶带 ,但 3.5 cm体长的个体酶量较少 . GDH在 3.5 cm体长的个体只有一条酶带 ,而其他阶段的个体均有 2条酶带 .ADH的表型稳定 ,共有 3条酶带 .EST的变化发生在9.5 cm体长的个体 ,突然出现一条新的酶带 . SOD共有 5条负带 ,但 3.5 cm体长的个体其中 SOD-4酶量减少 .MDH显示的酶带数量较多 ,共 7条 ,主要的差异也出现在 3.5 cm体长的阶段 .总之 ,体长从 3.5 cm到6 .5 cm个体发育阶段是酶谱发生变化的主要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同工酶研究 [J].
张志峰,马英杰,廖承义,王海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4) :63-71
[2]   斑节对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变化 [J].
李纯厚,钟振如,陈敏 .
水产学报, 1994, (01) :62-64
[3]   鱼类同工酶和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法 [J].
朱蓝菲 .
水生生物学报, 1992, (02) :183-185+197
[4]   锯缘青蟹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 [J].
王桂忠 ;
李少菁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3) :412-416
[5]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能书, 1985
[6]  
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北京大学生物系遗传学教研室 编, 1983
[7]  
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xanthid crab Rhithropanopeus harrisii . III. Isozyme changes during ontogeny[J] . R. P. Morgan,E. Kramarsky,S. D. Sulkin.Marine Biology . 197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