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纵横评价——以重庆市涪陵新区为例

被引:8
作者
赵琳
田永中
唐小龙
屈清
梁甜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城镇建设用地; GIS; 最小阻力模型; 多因素加权叠加法; 涪陵新区;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4.05.023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分别从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涪陵新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重点保护区、禁止建设区五个等级,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4.81%,42.70%,26.06%,4.23%和2.20%.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城镇发展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J].
王成 ;
刘秀华 ;
刘勇 ;
罗瑾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01) :59-64
[2]   北京市住宅用地开发压力与城市扩张预景——基于阻力面的分析 [J].
俞孔坚 ;
游鸿 ;
许立言 ;
袁弘 .
地理研究, 2012, 31 (07) :1173-1184
[3]   基于生态系统稳定目标下的城市空间增长上限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张有坤 ;
樊杰 .
经济地理, 2012, 32 (06) :53-58
[4]   两江新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J].
付凤春 ;
周宝同 ;
梁开新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 (01) :67-73
[5]   成都龙泉山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毛子龙 ;
杨小毛 ;
赖梅东 .
四川环境, 2011, 30 (06) :63-68
[6]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 [J].
刘孝富 ;
舒俭民 ;
张林波 .
生态学报, 2010, 30 (02) :421-428
[7]   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 [J].
刘毅 ;
李天威 ;
陈吉宁 ;
张林波 ;
王维 ;
佟庆远 ;
吕春英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1) :34-38
[8]   基于GIS的南宁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陈燕飞 ;
杜鹏飞 ;
郑筱津 ;
林瑾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801-804
[9]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J].
李纪宏 ;
刘雪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17-224
[10]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理论与指标体系 [J].
孙凡 ;
李天云 ;
黄轲 ;
肖强 ;
袁红叶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757-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