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封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化草原群落的恢复及其对碳截存的贡献

被引:17
作者
闫玉春
唐海萍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围封; 放牧; 退化; 恢复; 碳截存; 内蒙古典型草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对围封(ER)与持续放牧(GD)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化草原群落的植被、土壤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围封后植被、土壤特征的恢复状况,揭示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固碳潜力及其生物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退化变型——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草原经过18a围封,其植被和土壤特征得到明显恢复,地上组分总生物量是持续放牧草地的2.69倍,0—40cm土层中根系总生物量是持续放牧草地的1.55倍,表层(0—10cm)土壤粘、粉粒含量比持续放牧草地分别增加617.1%和394.7%,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为持续放牧草地的2.84,2.44和2.27倍,土壤容重比持续放牧草地降低了10.60%.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过牧下的冷蒿草原恢复为以羊草为优势种的原生群落类型将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在恢复过程中其地上植物组分、根系和土壤(0—40cm)的固碳潜力可分别达到65.58,241.77和2176.19g·m-2,其植物—土壤系统总固碳潜力可达到2483.55g·m-2.
引用
收藏
页码:546 / 5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围栏禁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J].
闫玉春 ;
唐海萍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06) :1225-1232
[2]   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的衰减及其机理研究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8) :928-934
[3]   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的探讨 [J].
刘钟龄 ;
王炜 ;
郝敦元 ;
梁存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1) :84-91
[4]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冷蒿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汪诗平 ;
李永宏 ;
王艳芬 ;
陈佐忠 .
植物学报, 2001, (01) :89-96
[5]   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 [J].
李凌浩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4) :13-15
[6]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J].
李博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2-10
[7]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Ⅰ.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J].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梁存柱.植物生态学报. 1996(05)
[8]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动态 [J].
李永宏 .
生物多样性, 1995, (03) :125-130
[9]   Effect of grazing 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a Uruguayan grassland [J].
Altesor, A ;
Oesterheld, M ;
Leoni, E ;
Lezama, F ;
Rodríguez, C .
PLANT ECOLOGY, 2005, 179 (01) :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