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概念的泥石流减灾新思路

被引:5
作者
冯泽深
高甲荣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能量线性模型; 熵; 泥石流; 减灾措施;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9.01.020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陆地上发生的很多变迁都是受能量流控制的,特别是在泥石流这种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群发性、继承性和局部性等特征的山地灾害过程中,能量趋于均衡化是它们发生和输移的根源和驱动力。本文从能量的角度出发,通过阐述能量线性模型的原理,分析泥石流输移时的各种能量消耗,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的一种新的思路,即可以从控制能量或熵消耗的角度出发,通过减少固体物质来源量和增大摩擦两种途径来采取一系列减灾措施,为制定泥石流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J].
杨为民 ;
吴树仁 ;
张永双 ;
石菊松 ;
向灵芝 .
地学前缘, 2007, (06) :197-204
[2]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特点与技术 [J].
崔鹏 ;
陈晓清 ;
柳素清 ;
唐邦兴 .
地学前缘, 2007, (06) :172-180
[3]   具有风景区泥石流治理特色的土木工程措施 [J].
陈晓清 ;
崔鹏 ;
唐邦兴 ;
柳素清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 (02) :79-84
[4]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评价 [J].
铁永波 ;
唐川 ;
周春花 .
灾害学, 2005, (04) :43-46
[5]   坡面泥石流流域地貌要素的概率分布 [J].
徐刚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2) :70-74
[6]   坡度阀值与坡面泥石流——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J].
曾凡伟 ;
徐刚 ;
李青 ;
桑琰云 ;
夏大庆 .
山地学报, 2004, (05) :568-571
[7]   泥石流形成原因及防止措施 [J].
谭哲强 ;
郑敬民 ;
娄晓凤 .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4, (01) :135-135
[8]   浅谈蒋家沟泥石流治理 [J].
彭云山 .
中国林业, 2004, (05) :38-38
[9]   密云县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J].
耿智慧 .
北京水利, 2001, (06) :34-35
[10]   泥石流龙头运动的实验研究及能量理论 [J].
王兆印 .
水利学报, 2001, (03)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