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被引:52
作者
杨为民 [1 ]
吴树仁 [1 ]
张永双 [1 ]
石菊松 [1 ]
向灵芝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
坡面型泥石流; 降雨; 形成机理; 残坡积土; 陕西宁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岩土体破坏准则理论,结合典型坡面型泥石流进行剖析,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运动学特征、动力条件、形成与演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流以平移式滑动方式破坏为主,通常发生于残坡积土层厚度小(≤2.0 m)的陡坡地带(坡度≥40°),降雨是坡面型泥石流的主要触发因素,雨水入渗促使斜坡残坡积岩土体饱和软化,当土体含水率超过28%30%,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关系曲线都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即饱和度超过75%时,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发生急剧降低,斜坡土体由稳定状态向破坏状态演化。遇持续降雨(或暴雨)作用,此种残坡积土局部发生失稳下滑——流土,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发生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秦巴山区宁陕县城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J].
张永双 ;
曲永新 ;
何锋 ;
吴树仁 ;
闫振西 ;
杨为民 ;
石菊松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5) :84-88
[2]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机理研究综述 [J].
冯自立 ;
崔鹏 ;
何思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8-14
[3]   坡面泥石流流域地貌要素的概率分布 [J].
徐刚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2) :70-74
[4]   坡度阀值与坡面泥石流——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J].
曾凡伟 ;
徐刚 ;
李青 ;
桑琰云 ;
夏大庆 .
山地学报, 2004, (05) :568-571
[5]   蒋家沟流域暴雨滑坡泥石流共生关系试验研究 [J].
胡明鉴 ;
汪稔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05) :824-828
[6]   山坡型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J].
王士革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9, (03) :46-51
[7]   高位滑坡的运动转化形式 [J].
陈自生 .
山地研究, 1992, (04) :225-228
[8]   论泥石流的另一种类型—滑坡型泥石流——以甘肃刘家堡泥石流为例 [J].
李树德 ;
曾思伟 .
水土保持学报, 1988, (04) :66-71
[9]  
高位滑坡的运动转化形式. 陈自生. 山地研究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