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IO-LCA的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38
作者
吴常艳
黄贤金
揣小伟
徐国良
於冉
李丽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EIO-LCA; 碳排放; 产业结构调整; 减排潜力;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201 ; 020105 ;
摘要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研究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碳减排路径的清洁发展机制尤为重要与迫切。江苏省是全国工业经济大省和碳排放大省之一。因此,本文以江苏省细分行业为例,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江苏省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进行测算。并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模拟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一次性能源消费引起的直接碳排放最大的贡献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总体能源消费碳排放的50.58%,其次是化学工业(9.6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第三贡献者(9.31%)。2从生产链视角,间接碳排放较高的部门依次为: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5.183×106t)、煤炭开采和洗选业(8.099 8×106t)、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694 4×106t);消费需求视角,间接碳排放主要贡献来自于出口隐含碳排放;从部门层次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6.5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49%)在出口碳排放中贡献较大。3江苏省碳减排潜力较大的部门主要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如产值变动1%,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减排效应达1.58 t/104元,碳减排量占2010年碳排放1.57%。因此,建议江苏省除了使用粉煤燃烧技术(P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大型循环流化床(CFB)等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强度以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另外,重点提升具有较大减排潜力部门的产值,例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国际气候谈判新格局与中国的定位问题探讨 [J].
潘家华 ;
王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4) :1-5
[2]   产业结构调整对山东省碳排放的影响 [J].
徐成龙 ;
任建兰 ;
巩灿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2) :201-210
[3]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碳排放效应的多目标遗传算法 [J].
牛鸿蕾 ;
江可申 .
系统管理学报, 2013, 22 (04) :560-566+572
[4]   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目标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研究——基于GTAP-E模型 [J].
原毅军 ;
王雪 .
工业技术经济, 2013, 32 (05) :113-122
[5]   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凯 ;
李娟 ;
唐宇凌 ;
刘浩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21-28
[6]   基于EIO-LCA的隐性碳排放估算及地区差异化研究——江浙沪地区隐含碳排放构成与差异 [J].
唐建荣 ;
李烨啸 .
工业技术经济, 2013, (04) :125-135
[7]   北京能源消费排放CO2增量的分解研究——基于IDA法的LMDI技术分析 [J].
张旺 ;
周跃云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4) :514-521
[8]   江苏省碳排放清单测算及减排潜力分析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高珊 ;
赵志凌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2) :109-115
[10]   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 [J].
计军平 ;
刘磊 ;
马晓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4) :7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