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改革的政治动力

被引:4
作者
郑永年 [1 ]
黄彦杰 [1 ]
王海荣 [2 ]
机构
[1]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2]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中国社会改革; 政策动力;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退出—呼吁”模型;
D O I
10.15939/j.jujsse.2011.01.002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福利系统从一个国家全能体系逐渐向市场力量主导体系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福利水平显示出极大差异,许多下层社会群体的福利水平下降。虽然本届政府在许多方面都作出了改革努力,但不同领域的改革成就迥然各异。运用Hirschman的"退出—呼吁"模型,考察社会群体对于政治体系的影响能力,可以解释不同社会领域改革的动力。呼吁(影响政治和舆论体系的能力)和退出(福利特权的存在)机会的社会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动力机制。在深层次上,政治强势群体在许多方面的福利特权决定了社会福利改革的结果。因此,作为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政策性结论,要做到福利均等意义上的包容性增长,必须做到福利特权化向福利公民权化的转轨。这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长远保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7+159 +1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城乡低保制度:历史、现状与前瞻 [J].
唐钧 .
红旗文稿, 2005, (18) :14-17
[2]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胡锦涛.人民日报. 2005
[3]  
China’s health care reform: A tentative assessment[J] . Winnie Yip,William Hsiao.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9 (4)
[4]  
Income Inequality, Unequal Health Care Access, and Mortality in China[J] . ZhongweiZhao.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 2006 (3)
[5]  
上海社保如何出台?. 解放日报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