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与地貌因子关系——以赣南地区为例

被引:33
作者
李恒凯 [1 ,2 ]
刘小生 [2 ]
李博 [1 ]
李发帅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
红壤区;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地貌因子;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4.01.003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以HJ卫星CCD影像为数据源,计算和分析赣南2008和2011年植被覆盖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貌因子关系。结果表明:红壤区域植被覆盖度与高程在2008、2011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 1、0.954 5,具有强正相关性;植被退化主要集中在高植被覆盖区域,100300 m高程、15°坡度、306360°坡向范围分别占总退化面积的88.84%,88.41%,30.73%;50150 m高程、13°以下坡度和27°坡度以上区域为退化最剧烈区域。量化了植被覆盖与地貌因子的关系,为红壤区域环境治理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和布克赛尔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J].
陈爱京 ;
傅玮东 ;
肖继东 ;
张旭 ;
王蕾 ;
沙依然 .
草业科学, 2012, (06) :857-862
[2]   基于遥感和像元二分模型的内蒙古正蓝旗植被覆盖度格局和动态变化 [J].
马娜 ;
胡云锋 ;
庄大方 ;
张学利 .
地理科学, 2012, 32 (02) :251-256
[3]   红壤丘陵区坡度与坡向对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J].
陈冲 ;
周卫军 ;
郑超 ;
陈妙 ;
杨威 .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23) :53-56
[4]   连江流域近18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J].
甘春英 ;
王兮之 ;
李保生 ;
梁钊雄 ;
李志文 ;
温小浩 .
地理科学, 2011, 31 (08) :1019-1024
[5]   文安驿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异及其与地貌因子关系研究 [J].
程圣东 ;
李占斌 ;
鲁克新 ;
李鹏 ;
张林红 .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7 (02) :145-150
[6]   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监测与分析 [J].
张宝庆 ;
吴普特 ;
赵西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287-293+400
[7]   江西省赣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J].
张少伟 ;
杨勤科 ;
任宗萍 ;
刘红艳 ;
李俊 ;
陆广勇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2) :53-56+65+275
[8]   江西南部外来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分析 [J].
汪玉如 ;
刘仁林 ;
廖为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 (06) :1209-1217
[9]   2000~2008年长白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响应研究 [J].
南颖 ;
刘志锋 ;
董叶辉 ;
李秀霞 ;
吉喆 .
地理科学, 2010, 30 (06) :921-928
[10]   脐橙叶片镁、硼含量变化与缺素黄化的关系 [J].
张广越 ;
彭良志 ;
淳长品 ;
曾明 ;
凌丽俐 ;
赖九江 ;
王振兴 .
园艺学报, 2010, 37 (08) :1317-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