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被引:17
作者
杨永兴 [1 ]
刘长娥 [1 ,2 ]
杨杨 [3 ]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上海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3]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互花米草; N、P、K; 循环特征;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004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K含量大大高于TN和TP含量,排序为:TK>TN>TP。各沙洲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为:速效K>速效N>速效P。土壤速效性养分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剖面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速效性养分土壤剖面垂直分异比全量养分显著。各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沙洲同一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各沙洲不同深度土壤TN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TP和TK含量差异。植物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以K最高,N其次,P最低。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归还量远大于存留量。吸收系数排序为:N>P>K。不同沙洲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沙P元素、中沙与下沙K元素利用系数最大,上沙K元素、中沙P元素与下沙N元素循环系数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湿地植物与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刘长娥 ;
杨永兴 ;
杨杨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4) :145-150
[3]   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钾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 [J].
刘长娥 ;
杨永兴 ;
杨杨 .
湿地科学, 2008, (02) :185-191
[4]   中国湿地的退化原因、评价及保护 [J].
安娜 ;
高乃云 ;
刘长娥 .
生态学杂志, 2008, (05) :821-828
[5]   九段沙芦苇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J].
刘长娥 ;
杨永兴 .
生态学杂志, 2008, (03) :418-424
[6]   植物在湿地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J].
郭雪莲 ;
吕宪国 ;
郗敏 .
生态学杂志, 2007, (10) :1628-1633
[7]   九段沙湿地植被群落演替与格局变化趋势 [J].
施文彧 ;
葛振鸣 ;
王天厚 ;
周晓 ;
周立晨 .
生态学杂志, 2007, (02) :165-170
[8]   上海九段沙互花米草种群动态遥感研究 [J].
黄华梅 ;
张利权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75-82
[9]   近半个世纪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冲淤演变 [J].
杨世伦 ;
杜景龙 ;
郜昂 ;
李鹏 ;
李明 ;
赵华云 .
地理科学, 2006, (03) :335-339
[10]   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磷素积累动态与生物量动态分析 [J].
秦胜金 ;
刘景双 ;
孙志高 .
生态学杂志, 2006, (06) :64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