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被引:248
作者
潘海啸
汤諹
吴锦瑜
卢源
张仰斐
机构
[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空间规划;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持续增长的CO2的排放已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降低CO2的排放是世界各国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业的CO2的排放。就城市空间规划而言,有关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正面临新的调整,如何建构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结构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基于低碳排放的发展观出发,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次分析了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标准,结合实例指出城市空间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密度控制和功能混合方面提出改进规划编制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J].
潘海啸 .
城市交通, 2008, (04) :35-39
[2]   美国新城市主义指导下的公交导向发展:批判与反思 [J].
董宏伟 ;
王磊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2) :67-72
[3]   WWF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J].
金石 .
环境保护, 2008, (03) :22-22
[4]   客观认识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附视频 [J].
朱成章 .
中外能源, 2007, (05) :1-6
[5]   绍兴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之路 [J].
王瑾 .
运输经理世界, 2007, (07) :65-67
[6]   GDP翻番要迈能源门槛 降低能耗:不轻松的20% [J].
黄蕙 .
瞭望新闻周刊, 2005, (43) :20-21
[7]   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思考 [J].
李旭光 .
规划师, 2005, (08) :52-54
[8]   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关系——以上海市为例 [J].
潘海啸 ;
任春洋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4) :76-82
[9]   基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城市化发展思路 [J].
郑明亮 .
统计与决策, 2005, (09) :96-98
[10]  
中国中心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年度报告.[M].中国中心城市交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