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作用的影响——以广西弄拉峰丛洼地岩溶系统为例
被引:48
作者:
章程
[1
]
谢运球
[2
]
吕勇
[2
]
蒋勇军
[1
]
曹建华
[2
]
姜光辉
[2
]
杨平恒
[1
]
王冬银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不详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岩溶作用;
溶蚀量;
广西弄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土地利用可使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岩溶作用的方向和强度。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典型峰丛洼地区为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下溶蚀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地与园地土下溶蚀量极大部分大于20mg/a,明显高于灌丛地及(休)耕地(多小于20mg/a)。总体上,溶蚀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耕地、休耕地与灌丛。其中至少有两个主要控制因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CO2:林地和园地土下溶蚀作用主要受前者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pH越低,土下溶蚀量越大。在耕地与灌丛条件下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下溶蚀量主要受土壤CO2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181 / 118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