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5年中国地区冰雹持续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30
作者
赵文慧
姚展予
贾烁
王伟健
张沛
高亮书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冰雹; 持续时间; 时空分布;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4 [固态非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利用1961~2015年(55年)中国地区577个地面观测站的冰雹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冰雹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以及日变化特征,包括站点降雹累积持续时间、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小时降雹累积持续时间和总降雹累积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地区站点降雹累积持续时间与海拔高度呈现较高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9。站点降雹累积持续时间的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累积持续时间高达250分钟,其次为内蒙古中部以及东北部的山区地带,累积持续时间约为150分钟。(2)1961~2015年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呈现上升趋势,55年冰雹累积持续时间大约增长1分钟,且通过了9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3)西北地区、北部平原地区和东南地区在1961~1980年期间,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在1970~2015年期间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1961~1980年期间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在西北地区的长期趋势变化主要受到日最低气温以及温度日较差长期年际变化的影响,在北部平原地区仅与温度日较差相关,而在东南地区与三个对流参数都有较好的相关性;1970~2015年和1961~2015年期间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的上升趋势分别与这两个区域的区域平均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4)单次降雹持续时间的日变化明显,午后至夜间出现的冰雹持续时间长于凌晨和上午的冰雹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峰值出现在当地时间17时和18时。本文还利用探空资料分析了对流有效势能和Totals-totals指数与冰雹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20时(北京时)的对流有效势能和Totals-totals指数可能是冰雹持续时间日变化的影响因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5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近10a黔西南州冰雹特征分析 [J].
唐浩鹏 ;
王芬 ;
付琼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7, 29 (01) :65-68
[2]   1952—2012年潍坊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J].
高晓梅 ;
王令军 ;
王世杰 ;
韩晓 ;
王文波 ;
邱刚 ;
马守强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 (03) :77-82
[3]   近50a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附视频 [J].
赵丽 ;
韩雪云 ;
杨青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 (01) :19-26
[4]   近10年广东冰雹的统计特征及天气形势 [J].
李怀宇 ;
何如意 ;
胡胜 ;
张羽 ;
罗聪 .
气象科技, 2015, 43 (02) :261-269
[5]   河南省冰雹时空分布及天气形势特征 [J].
杨敏 ;
丁建芳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 (01) :54-60
[6]   青海强对流天气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J].
王芝兰 ;
陈录元 ;
尚可政 ;
刘晓林 .
干旱气象, 2011, (04) :439-445+454
[7]   近40a中国不同量级降水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性分析 [J].
王展 ;
申双和 ;
刘荣花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 34 (04) :7-13
[8]   一次局地热对流降水天气分析 [J].
赵晓川 ;
何晓东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08) :4675-4677+4689
[9]   辽宁省强对流性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J].
陈传雷 ;
吴晓峰 ;
孙晓巍 ;
王颖 ;
王太微 ;
魏晓琳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3) :27-33
[10]   2006年陕西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J].
许新田 ;
王楠 ;
刘瑞芳 ;
郭大梅 ;
侯建忠 .
高原气象, 2010, 29 (02) :44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