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3日豫北区域性大暴雨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11
作者
马月枝 [1 ]
沈桐立 [1 ]
王新红 [2 ]
宋培玲 [2 ]
田春娜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新乡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暴雨; WRF;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垂直螺旋度;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8.03.003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3日豫北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输出结果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的天气形势下,由中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等影响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暴雨发生在高温、高湿、强不稳定的有利环境中;副高边缘西南急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豫北地区并在此汇集,造成豫北上空强降水期间稳定维持深厚的湿层;同一地区高低层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耦合结构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大暴雨;垂直螺旋度的分布和强度变化对暴雨落区和强度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近年来我国暴雨中尺度动力分析研究进展
    孙淑清
    周玉淑
    [J]. 大气科学, 2007, (06) : 1171 - 1188
  • [2] 2006年7月1-4日河南省区域暴雨过程分析
    鲁坦
    乔春贵
    梁钰
    谷秀杰
    李周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S1) : 42 - 44
  • [3] 2005年6月广东特大暴雨垂直螺旋度分析
    尤红
    姜丽萍
    彭端
    夏冠聪
    [J]. 气象, 2007, (04) : 71 - 76
  • [4]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郑仙照
    寿绍文
    沈新勇
    [J]. 气象, 2006, (01) : 102 - 106
  • [5] “04.6”湘西北特大致洪暴雨形成机理分析
    刘志雄
    戴泽军
    叶成志
    李耨周
    陈勇
    [J]. 气象, 2005, (10) : 61 - 67
  • [6] 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
    孙健
    赵平
    周秀骥
    [J]. 气象学报, 2002, (03) : 333 - 342
  • [7] 长江中下游低空急流中心产生暴雨的条件
    俞樟孝
    翟国庆
    王泽厚
    杨厥正
    [J]. 气象学报, 1983, (03) : 365 - 371
  • [8] 中尺度气象学.[M].寿绍文; 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 [9]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朱乾根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