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19
作者
胡洵瑀 [1 ,2 ,3 ]
王靖 [1 ]
冯利平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系统模拟与软件技术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生育期; 气候变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基于华北平原48个气象站1961-2008年平均、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以及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华北平原近50a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0.37℃·10a-1(P<0.05),增温主要集中在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开花期,其增幅分别达0.53、0.49和0.39℃·10a-1,显著增温的站点分别达97.9%、75.0%和79.2%。平均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温度相似,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幅更大,因此冬小麦全生育期气温日较差平均下降0.19℃·10a-1,其中越冬-返青和开花-成熟期下降0.25和0.26℃·10a-1。(2)降水量的变幅无论在冬小麦的全生育期内还是各生育阶段均较小。(3)冬小麦全生育期总辐射量减少54.02MJ·m-2·10a-1,其中播种-越冬、越冬-返青期分别减少15.74、20.09MJ·m-2·10a-1,开花-成熟期减少12.00MJ·m-2·10a-1,辐射量显著减少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中部。研究结果对冬小麦的合理布局和农事安排有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越冬期升温幅度和持续时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J].
王建书 ;
徐关印 ;
卢彦琦 ;
李焱 ;
尹会兰 ;
李双保 .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 (05) :23-25
[2]   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灌浆期叶绿素荧光及气体交换的影响 [J].
郑有飞 ;
倪艳利 ;
麦博儒 ;
冯妍 ;
孙健 ;
李健 ;
徐静馨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8) :1489-1499
[3]   豫北地区冬小麦生产对气温变暖的响应 [J].
张贵龙 ;
刘晓迎 ;
王媛 ;
罗长青 ;
焦国辉 ;
王长坤 ;
杨殿林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7) :234-239
[4]   中国近50年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变化趋势特征 [J].
马金玉 ;
梁宏 ;
罗勇 ;
李世奎 .
物理学报, 2011, 60 (06) :853-866
[5]   鲁西南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刘淑云 ;
李景岭 ;
张秀兰 ;
朱建华 .
山东农业科学, 2011, (03) :15-19
[6]   小麦多年产量空间变异与空间关联分析 [J].
陈云坪 ;
王秀 ;
马伟 ;
赵春江 .
农业机械学报, 2010, 41 (10) :180-184
[7]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 [J].
代立芹 ;
李春强 ;
姚树然 ;
张文宗 .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3) :467-471
[8]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J].
仝文伟 ;
查菲娜 ;
王其英 ;
尹文海 ;
魏娜 .
河南科学, 2009, 27 (12) :1546-1549
[9]   我国近50年来太阳直接辐射资源基本特征及其变化 [J].
赵东 ;
罗勇 ;
高歌 ;
祝昌汉 .
太阳能学报, 2009, 30 (07) :946-952
[10]   河南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越冬期的影响 [J].
李彤霄 ;
赵国强 ;
李有 .
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 (02) :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