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武黄土剖面S1—L4土层入渗率与成因

被引:4
作者
赵景波 [1 ,2 ]
阴雷鹏 [1 ]
刘护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黄土渗透性; 空隙度; 隔水层; 含水层; 陕西长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根据渗水实验、空隙度,粒度和磁化率等测定,研究了长武黄土剖面S1-L4土层的渗透性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武黄土与红褐色古土壤前20min入渗速率大,变化大,为剧变入渗速率阶段,20min之后入渗速率变化较小,为弱变入渗速率阶段。黄土层入渗率较大,所研究的3层黄土平均入渗系数为2.02mm/min,红褐色古土壤层入渗率较低,所研究的3层古土壤平均入渗系数为0.71mm/min。黄土层空隙度较高,含水空间发育较好,利于构成含水层。红色古土壤层空隙度较低,含水空间发育较弱,利于构成隔水层。由于红褐色古土壤也有一定的渗透性,其隔水性较弱,这是黄土地下水具有多层性的原因。磁化率与粒度成分分析表明,黄土层与红褐色古土壤层渗透性、含水空间与隔水性的差异主要是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决定的成壤作用强弱造成的。研究表明第四纪气候变化对黄土地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富集条件、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在黄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镎、钚、锶在黄土地下水中地球化学行为的模拟研究 [J].
张展适 ;
周文斌 ;
钱天伟 ;
武贵斌 ;
李满根 .
辐射防护, 2003, (06) :355-361
[2]   董志塬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J].
曹满益 .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3, (04) :285-286
[3]   西安地区黄土含水率变化特点 [J].
徐芹选 ;
赵景波 .
现代地质, 2002, (04) :435-438
[4]   黄土沉积物的岩石磁学特征与土壤化作用的关系 [J].
郭斌 ;
朱日祥 ;
白立新 ;
F.Florindo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5) :377-386
[5]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78-283
[6]   黄土地下水的补给与赋存形式探讨 [J].
薛根良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5, (01) :38-39+56
[7]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J].
安芷生 ;
吴锡浩 ;
汪品先 ;
王苏民 ;
董光荣 ;
孙湘君 ;
张德二 ;
卢演俦 ;
郑绍华 ;
赵松龄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11) :1209-1215
[8]   中国黄土磁颗粒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刘秀铭 ;
刘东生 ;
Friedrich Heller ;
许同春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06) :639-644
[9]   黄土层地下水研究 [J].
曲焕林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0, (05) :9-10+49
[10]   黄土潜水补给周期的探讨 [J].
阎太白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6, (03)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