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稳态增益的主动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模型

被引:17
作者
商高高
洪泽
张红党
罗石
何仁
机构
[1]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可变传动比; 传动机构; 稳态增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63.4 [转向系统];
学科分类号
080204 ; 082304 ;
摘要
分析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双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根据前轮转角的合成机理,分别建立了方向盘转角和叠加转角的运动学模型,通过比较单、双行星齿轮机构输出轴与输入轴的转速差,发现双行星齿轮机构比单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效率高,从而进一步推导出基于双行星齿轮机构的电机转角随方向盘转角及传动比的变化关系;为了改善汽车的动态转向特性及其在高速直线行驶时的抗干扰能力,以车速为输入变量,参考车辆系统稳态增益的变化范围,构建了可变传动比计算模型.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的转向系统角传动比能够随着汽车行驶工况灵活变化,主动调整前轮转角,提高了汽车的操纵轻便性和行驶安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线控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研究 [J].
于蕾艳 ;
林逸 ;
施国标 .
农业机械学报, 2007, (08) :190-192
[2]   四轮转向车辆控制及其硬件在环仿真开发平台 [J].
陈南 ;
殷国栋 ;
李普 ;
吕红明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384-388
[3]   汽车可变转向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原理与仿真 [J].
邱明 .
机电工程, 2004, (08) :47-50
[4]   电动转向系统中两种辅助转向传动机构方案的分析 [J].
刘照 ;
杨家军 ;
廖道训 .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3, (06) :954-956+965
[5]  
汽车构造[M]. 人民交通出版社 , 陈家瑞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