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群体构成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被引:12
作者
张云运 [1 ]
骆方 [2 ,1 ]
孙铃 [3 ]
刘方琳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3]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4]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关键词
同伴群体构成; 儿童发展; 同伴群体社会经济地位; 同伴群体种群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10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5 ;
摘要
同伴群体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情境。学校中的同伴群体构成及其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是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共同探讨的一个研究主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者最初着眼于学校的同伴群体构成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后逐渐扩展到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研究发现,同伴群体构成有多种指标,同伴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种群构成、学习能力,以及同伴群体在某些情绪行为上的特征都会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不同同伴群体构成指标在影响儿童发展的方向、大小上存在差异,同时又受到儿童自身背景特征(种族、家庭背景、学业能力水平等)的调节而产生多样化的结果,反映出同伴群体构成本身的多样性和其效应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揭示了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前景。对于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者从家庭背景与资源、学校环境与条件、教师观念与行为、同伴互动与文化等多个视角入手,提出了理论解释,但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仍很不足。在未来研究中,建议加强对多元环境中调节因素的综合考察、加强追踪研究、深入开展内部机制研究;同时加强我国关于同伴群体构成的本土化研究,弥补当前研究的空缺,回应我国学生群体构成复杂多样的现实,为优化学校生源配置和环境创设提供科学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与学校因素分析 [J].
赵必华 .
教育研究, 2013, 34 (03) :88-97
[2]   乡城移民学生的入学机会排斥分析——以科学学业成绩为例 [J].
李峰 ;
韦小满 ;
辛涛 .
基础教育, 2012, 9 (04) :85-90
[3]   学校在教育结果公平进程中的作用——基于学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视角 [J].
任春荣 ;
辛涛 .
基础教育, 2011, 8 (02) :30-35
[5]   同伴特征与初中学生成绩的多水平分析 [J].
杨钋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7 (04) :50-64+189
[6]   流动儿童的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J].
周皓 ;
巫锡炜 .
人口研究, 2008, (04) :22-32
[8]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chool racial composition and ecological correlates of academic success[J] . Laura M. Hopson,Eunju Lee,Ning Tang.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 2014
[9]   Individualism and socioeconomic diversity at school as related to perceptions of the frequency of peer aggression in fifteen countries [J].
Menzer, Melissa M. ;
Torney-Purta, Judith .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12, 35 (05) :1285-1294
[10]  
The effect of class composition by gender and ability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chool well-being and academic self-concept: A literature review[J] . Barbara Belfi,Mieke Goos,Bieke De Fraine,Jan Van Damme.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 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