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时空分异格局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25
作者
周宏浩
陈晓红
机构
[1]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安全; 空间阻力模型; 东北地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11.014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202 ; 020202 ;
摘要
随着"新东北现象"的出现,东北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突显,可持续生计安全亟待提升。以2003~2015年东北地区37个地级市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安全框架构建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对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讨其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空间分异成因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总体偏低,整体上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但随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2)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分布主要呈现哈长地区和沈大沿线地区两大组团,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呈边缘式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南部等经济落后地区。(3)工业化水平、经济总量、工资收入、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和投资强度等是影响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的主要因素。(4)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经济生产力是制约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提升的两大短板;空间阻力模式以"经济效率>生态安全>社会公平"类型占主导。最后,提出应将政策与制度因素纳入可持续生计安全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1864 / 18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地理学视角的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问题与领域 [J].
赵雪雁 .
地理研究, 2017, 36 (10) :1859-1872
[2]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J].
王劲峰 ;
徐成东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16-134
[3]   中国县域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与优化决策 [J].
刘彦随 ;
李进涛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61-173
[4]   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秦巴山区安康市为例 [J].
崔晓明 ;
陈佳 ;
杨新军 .
山地学报, 2017, 35 (01) :85-94
[5]   陕南秦巴山区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及其鲁棒性分析 [J].
石育中 ;
杨新军 ;
王婷 .
地理研究, 2016, 35 (12) :2309-2321
[6]   基于信息可替代性的评价指标筛选研究 [J].
陈洪海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31 (10) :17-22
[7]   东北现象再解析和东北振兴预判研究——对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稳定因素的初探 [J].
樊杰 ;
刘汉初 ;
王亚飞 ;
赵艳楠 ;
陈东 .
地理科学, 2016, 36 (10) :1445-1456
[8]   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建议 [J].
杨宇 ;
董雯 ;
刘毅 ;
李小云 .
地理科学, 2016, 36 (09) :1359-1370
[9]   生计脆弱性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 [J].
苏飞 ;
应蓉蓉 ;
李博 .
地理科学, 2016, 36 (07) :1073-1080
[10]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DEA指标构建 [J].
郭存芝 ;
彭泽怡 ;
丁继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3)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