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纳木错盆地116ka以来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7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赵希涛
邵兆刚
马志邦
杨朝斌
吴中海
王建平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拉萨,北京,北京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高原隆升; 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1 [];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116kaB.P.以来,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了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可划分出3个沉积相组合,其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①116~72kaB.P.,为深湖环境,古湖面拔湖高于现今纳木错140~48m;②72~37kaB.P.,为半深湖环境,拔湖为48~26m;③37~30kaB.P.,为浅湖环境,拔湖26~19m;④30kaB.P.以来,湖水逐渐变浅,拔湖<19m。纳木错盆地沉积与青藏高原隆升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自116kaB.P.以来先后经历了稳定期、持续逐步较快隆升期(116~37kaB.P.)、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37~30kaB.P.)和较稳定期(30kaB.P.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隆升—沉积—气候演化及其耦合.[M].于庆文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刘宝;曾允孚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
[3]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湖面变化和湖相沉积中粘土矿物显示的环境信息 [J].
朱大岗 ;
孟宪刚 ;
赵希涛 ;
邵兆刚 ;
马志邦 ;
杨朝斌 ;
王建平 ;
吴中海 .
地质力学学报, 2004, (04) :300-309
[4]   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与气候变迁 [J].
朱大岗 ;
孟宪刚 ;
赵希涛 ;
邵兆刚 ;
杨朝斌 ;
马志邦 ;
吴中海 ;
王建平 .
中国地质, 2004, (03) :269-277
[5]   当雄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J].
吴珍汉 ;
孟宪刚 ;
胡道功 ;
江万 ;
叶培盛 ;
朱大岗 ;
刘琦胜 ;
杨欣德 ;
邵兆刚 ;
吴中海 .
地质通报, 2004, (Z1) :484-491
[7]   西藏纳木错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与湖面变化 [J].
赵希涛 ;
朱大岗 ;
严富华 ;
吴中海 ;
马志邦 ;
麦学舜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41-52
[8]   西藏纳木错第四纪湖相地层划分及纳木错群的建立 [J].
朱大岗 ;
赵希涛 ;
孟宪刚 ;
吴中海 ;
邵兆刚 ;
马志邦 ;
冯向阳 ;
吴珍汉 ;
王建平 ;
杨超斌 .
地质通报, 2002, (11) :708-716
[9]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铀系年代学研究 [J].
马志邦 ;
赵希涛 ;
朱大岗 ;
吴中海 .
地球学报, 2002, (04) :311-316
[10]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发育 [J].
赵希涛 ;
朱大岗 ;
吴中海 ;
马志邦 .
地球学报, 2002, (04) :32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