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杂堆积和混杂岩的成因判别原则与标志

被引:23
作者
崔之久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混杂岩; 堆积物; 泥石流堆积; 岩层; 变质岩; 混杂堆积; 沉积体系域;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88.04.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关于混杂堆积和混杂(砾)岩的成因判别,系涉及(岩相)古地理重建和层控矿床形成与展布规律等重大问题。由于学科的发展和大量新概念的建立,人们对混杂堆积和混杂岩沉积特征的认识已大大深化,从其“无序”的总背景中已提出种种“有序”的形态和成因信息。故此对以前被识别为“冰碛”成固的混杂堆积物或混杂岩已纷纷提出泥石流成因解。当然,并不是“非冰碛即泥石流堆积”,因为混杂成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一问题涉及范围之广,在时
引用
收藏
页码:369 / 3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四川螺髻山地区某些混杂堆积物的成因探讨 [J].
何元庆 .
冰川冻土, 1986, (04) :389-396
[2]   桂林地区古冰川遗迹何在? [J].
施雅风 ;
周尚哲 ;
崔之久 ;
李吉均 .
冰川冻土, 1986, (02) :97-106+187
[3]   初探沟谷泥石流及其扇形地的沉积类型、宏观特征与形成机制 [J].
崔之久 .
沉积学报, 1986, (02) :69-79+138
[4]   唐王陵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物重力流 [J].
洪庆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1) :49-59+121
[5]   我国几个地区震旦纪重力流沉积物的初步研究 [J].
洪庆玉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84, (04) :1-17
[6]   庐山古冰川问题与赣中低山区的现代泥石流 [J].
王汉存 ;
张林源 .
冰川冻土, 1984, (02) :89-91
[7]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冰碛物的粒度特征 [J].
张振拴 .
冰川冻土, 1983, (03) :191-200
[8]   庐山羊角岭附近“泥砾”成因的泥石流解释 [J].
邓养鑫 .
冰川冻土, 1983, (01) :33-46+109
[9]   论冰川擦痕 [J].
李吉均 .
冰川冻土, 1982, (01) :29-34+97
[10]   扫描电镜下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其地质解译 [J].
谢又予 ;
崔之久 ;
李洪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1, (01) :66-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