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大陆钻址区层析成像

被引:5
作者
钱辉
宿和平
姜枚
薛光琦
刘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综合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河北燕郊,
关键词
江苏东海; 大陆科学钻; 层析成像; 超高压变质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4 [钻探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摘要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出露榴辉岩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选择东海县榴辉岩大片覆盖区作为址区,对揭示碰撞造山和后期变形及折返等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但该地区缺少深部地质资料和数据,层析成像作为深部速度扰动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作为这个地区的深部探测的先导工作。以钻址为中心布置了N340W和N70E的十字测线。层析反演结果第3层与重力异常变化一致,和Moho面变化有关,高速体和高重力都在中心出现,而郯庐断裂和嘉山-响水断裂均为高低速体变化的界线。NS剖面垂直于构造走向可分为三个部分,可能分别代表扬子板块、苏鲁地体和华北板块及它们之间界线的特征。南部断裂产状较陡,在其北侧隐约有不连续倾斜的高速体,北部断裂的产状比较一致的北倾,受郯庐断裂控制明显。200km深度以上的高速体与低速体发生突变的地带,分别处于30km、80km、130km的深度上,相当于Moho面、岩石圈、软流圈的大致深度。这种格局反映了苏鲁地区在断裂控制下岩石圈活动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苏北大陆科学钻探靶区重磁异常反演解释 [J].
余钦范 ;
姚长利 ;
孟小红 ;
郭友钊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6) :825-832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 [J].
汪集旸 ;
胡圣标 ;
程本合 ;
李铁军 ;
杨文采 ;
程振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6) :774-782
[3]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J].
范桃园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27-635
[4]   扬子板块俯冲的构造加积楔 [J].
周建波 ;
郑永飞 ;
李龙 ;
谢智 .
地质学报, 2001, (03) :338-352
[5]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 [J].
徐惠芬 ;
杨天南 ;
刘福来 ;
J.G.Liou .
地质学报, 2001, (03) :371-378+435
[6]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J].
杨文采 ;
余长青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46-359
[7]   苏北高压变质带及其与北侧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 [J].
于津海 ;
王赐银 ;
林黎明 .
地质学报, 2001, (01) :82-90
[8]   苏北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反射地震的叠前深度偏移 [J].
胡振远 ;
杨文采 ;
程振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4) :488-497
[9]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J].
徐佩芬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陈辉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77-385+434
[10]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 [J].
张泽明 ;
许志琴 ;
徐惠芬 .
地质学报, 1999, (04) :32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