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

被引:395
作者
杨涵 [1 ,2 ]
机构
[1]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 上海理工大学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D O I
10.19411/j.cnki.1007-8606.2018.02.017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课程思政",其实质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它既不是指具体的思政课程,也不是要新增几门思政课替代现有的思政课程,而是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和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校内外专家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促进实现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化。"课程思政"扬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范式,搭建了全新的教育载体,明确了高校思政理论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功能定位,对于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窘境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大学首先跨出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首创《大国方略》特色课程。上海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为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出路,为全国范围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 [J].
王学俭 ;
杨昌华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 (01) :54-62+2
[2]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 [J].
高德毅 ;
宗爱东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 (01) :31-34
[3]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J].
高德毅 ;
宗爱东 .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01) :43-46
[4]   创新思政课程 培育合格人才 [J].
顾晓英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7, (01) :23-24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雷儒金.武汉大学.201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