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争夺”:谁是受益者?——基于“长江学者”获得者的实证分析

被引:37
作者
黄海刚
连洁
曲越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才竞争; 人才流动; 长江学者; 职业流动; “双一流”建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拥有丰富学术资本与社会网络的高端人才成为高校"人才争夺"的主要对象,这种情况引发了关于高端人才过度与无序流动的争论。根据1999-201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数据,分析高端人才在区域和组织间的流动路径和结构性失衡问题,发现:在地域特征上,华东和华南地区是高端人才流动的首选目的地;"中西部危机"和"东北部困境"不仅表现在人才输出规模上,更表现在极度匮乏的人才输入和回流上;在机构特征上,东南部的部分高校短期内获得了学科发展的高端人才,位于中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大学人才损失较为明显;从组织视角看,通过高端人才引进来提升高校声望是一条便捷且可复制的路径,这一共识加剧了人才竞争,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的视角看,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增量效应"并未充分显现。研究认为,我国高端人才不存在过度流动问题,但流动方向的线性模式而非环流模式是造成人才无序流动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致力于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的公共政策努力,既要理性看待人才竞争问题,也要解决人才标签化的行政逻辑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逻辑间的悖论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校非理性人才竞争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J].
刘红梅 ;
袁家明 ;
包平 .
江苏高教, 2018, (04) :40-43
[2]   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非正常流动的反思 [J].
王建华 .
江苏高教, 2018, (02) :1-5
[3]   加强高校人才流动规范化建设 [J].
郑伟涛 .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05) :11-13
[4]   高校人才诚信体系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 [J].
丹聆 .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05) :4-6
[5]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郭洪林 ;
甄峰 ;
王帆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 (01) :69-77
[6]  
The mover’s advantage: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migrant scientists[J] . Chiara Franzoni,Giuseppe Scellato,Paula Stephan.Economics Letters . 2014 (1)
[7]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Brain Drain’ of the Best and Brightest: Microeconomic Evidence from Five Countries*[J] . JohnGibson,DavidMcKenzie.The Economic Journal . 2012 (560)
[8]  
Mobility of public researchers, scientific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he firm's innovation process[J] .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 2009 (5)
[9]  
Mobility of foreign researchers in Norway[J] . Nerdrum Lars,Sarpebakken Bo.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 2006 (3)
[10]  
Moving People and Knowledge: Scientific Mobility in the European Union1[J] . LouiseAckers.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200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