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MS7.1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同震位移分布

被引:35
作者
张军龙 [1 ]
陈长云 [1 ]
胡朝忠 [1 ]
杨攀新 [1 ]
熊仁伟 [1 ]
李智敏 [2 ]
任金卫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青海省地震局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表破裂; 同震位移; 左行走滑; 复发间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地震,野外地质考察及室内遥感解译表明地震形成反"L"形地表破裂,长约50公里,宏观震中位于郭央烟宋多(33°3′N,96°51′E)。总体上可分为三段,北段与中段间有16km未发现明显地表破裂形迹,中段和南段呈左阶排列,阶区内发育有右阶羽列式破裂。玉树地震最大位移量不小于1.3m,以左行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活动。玉树断裂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断裂南侧羌塘块体和北侧巴颜喀拉块体差异运动导致了玉树地震的发生。地震复发间隔108~185a。破裂南端与1896年强震破裂之间尚有20余公里未发现破裂,其地震危险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汶川Ms8级地震形成的擦痕形迹及其意义探讨 [J].
张军龙 .
地学前缘, 2009, 16 (03) :294-305
[2]   汶川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及分段 [J].
张军龙 ;
申旭辉 ;
徐岳仁 ;
高战武 ;
吕晓健 ;
杨攀新 .
地震, 2009, 29 (01) :149-163
[3]  
甘孜-玉树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与近代大地震破裂[J]. 闻学泽,徐锡伟,郑荣章,谢英情,万创.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4]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42-450
[5]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J].
周荣军,马声浩,蔡长星 .
中国地震, 1996, (03) :250-260
[6]   玉树断裂活动性研究 [J].
李闽峰,邢成起,蔡长星,国文秀,邬树学,袁著忠,孟勇琦,涂德龙,张瑞斌,周荣军 .
地震地质, 1995, (03) :218-224
[7]  
http://www.csi.ac.cn/manage/ht ml/4028861611c5c2ba0111c5c558b00001/-content/10-04/17/1271488288058.ht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