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前寒武纪岩浆混合作用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1
作者
李昌年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赣东北; 前寒武纪; 岩浆混合; 杂岩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在总结新近发现的赣北前寒武纪岩浆混合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学、岩相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角度,论证了发生于这一特殊地质时期和地质背景下的岩浆混合作用。文中将该作用形成的岩浆混合杂岩体有效地分解为:(1) 偏酸性端员的岩浆岩( 角闪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 ;(2) 基性端员岩浆岩( 玄武玢岩、玄武安山玢岩) 和(3) 岩浆混合岩,后者又可分为非均一岩浆混合岩和均一岩浆混合岩( 如石英二长闪长岩) 。阐明该岩浆混合作用是新元古期我国东南地区江南古洋向扬子古陆俯冲消减这一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表现;示踪该地区于中元古期(148 ~185 Ga) 经历了一次与全球范围一致的壳 幔分离事件和新元古期(085 Ga) 亏损地幔与大洋沉积物在源区混合的事件;确认该地区前寒武纪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岩浆作用序列,并且两者受近南北向挤压的同一应力场条件所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331 / 3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江西横峰县港边岩浆混合杂岩体岩石学研究及其成因探讨 [J].
李昌年 ;
薛重生 ;
廖群安 ;
赵良政 .
地球科学, 1997, (03) :39-45
[2]   江西上饶地区发现我国首例岩浆混合杂岩体群 [J].
李昌年 ;
薛重生 ;
廖群安 ;
赵良政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15 (01) :6-6
[3]   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 [J].
王德滋 ;
周新民 ;
徐夕生 ;
姚玉鹏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35-241
[4]   江绍断裂带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两侧的前寒武纪地质 [J].
周新民 ;
朱云鹤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2, (03) :296-303
[5]   MAGMA MIXING AND CONVECTIVE COMPOSITIONAL LAYERING WITHIN THE VESUVIUS MAGMA CHAMBER [J].
CIVETTA, L ;
GALATI, R ;
SANTACROCE, R .
BULLETIN OF VOLCANOLOGY, 1991, 53 (04) :28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