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

被引:34
作者
王利明 [1 ,2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3]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关键词
法律体系; 民法典; 法典化; 民法总则; 人格权法; 债法总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加快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民法典既是实现法典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法官依法公正裁判的保障。应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尽快制定《民法总则》、《人格权法》、《债法总则》,并修改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一部内容详备、体系完整的民法典。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关于如何看待债法总则对各具体债适用的问题 [J].
柳经纬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5) :86-91
[2]   民法典的分解现象和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J].
张礼洪 .
法学, 2006, (05) :48-60
[3]   论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概念 [J].
金可可 .
比较法研究, 2005, (03) :112-121
[4]   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J].
麻昌华 ;
覃有土 .
法学, 2004, (02) :54-67
[5]   法典化:我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J].
李开国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4) :115-119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保护 [J].
张新宝 .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 (05) :16-25
[7]   论民事权利体系 [J].
谢怀栻 .
法学研究, 1996, (02) :67-76
[8]   中国的民事立法与民法法典化 [J].
魏振瀛 .
中外法学, 1995, (03) :1-10
[9]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Lobinger;..1930,
[10]  
民法法典化、解法典化和反法典化.[M].张礼洪; 高富平;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